银行严查借款人信贷资金用途,部分银行提高个贷审批要求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01
银行严查借款人信贷资金用途,部分银行提高个贷审批要求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些上海某银行分行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告知函》显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该合同项下全部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否则,贷款将逾期并产生罚息,银行将有权对借款人进行法律诉讼,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换句话说,若是借款人将消费贷、经营贷等个人信贷资金违规用于买房,将被银行要求提前还款。
银行方面表示,“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买房一直以来都是违规的”,银行会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贷资金用途。
此外,华东地区有部分银行提高了个贷审批的要求。借款人的职业、从事的行业成为银行贷款审批的考虑之一。
02
上海、广州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资金流向,若流入楼市,要立即还清贷款
据悉,上海、广州两地多家银行已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资金流向。
实际上,今年年初,上海、广东银保监局均已发布文件,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
某国有大行上海分支机构的一位信贷工作人员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内针对经营贷、消费贷等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就开始严查了,“这是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如果是这样的违规情况,基本上刚买房不久就会被查出来,一旦发现,会让贷款人立刻还清贷款。”
03
杭州:第三方房源平台不得挂牌未核验房源,已下架660余套
3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消息称,3月3日至今,杭州市的中介机构共自查33000余套房源信息,对疑似存在问题的985套房源进行梳理核对,已下架660余套房源。
3月9日,杭州市召集了安居客、58同城、房天下、好找房、贝壳找房、幸福里、诸葛找房等多家第三方房源信息发布平台开展调研督查会,调研当前各第三方房源信息发布平台的发布机制、运营情况及管理模式,要求各第三方房源信息发布平台不得发布未经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核验的房源信息以及其他虚假房源信息。
04
深圳“指导价”新政满月:首位按指导价卖房的业主觉得“卖便宜了”
在公布官方成交参考价的一个月里,深圳楼市发生了什么?
胡先生是深圳首位按照参考价卖房的业主,其在龙岗中心城的一套房子引来众多买家争抢。他表示在指导价颁布后的这一个月里,作为一个业主的心理感受是不卖怕降价,卖了就买不来的矛盾心理,并认为自己确实卖便宜了。
一位深圳湾片区的中介介绍称,春节上班后他还没成交,客户和业主还在观望,但他了解到有很多客户时刻准备着名额和资金,等待机会。而“时光回溯盘”、“要快”“一次性付款”则成为了近期中介朋友圈新晋段子里的高频词汇。
05
违规流入楼市贷款要提前收回 北京地区银行称已严格遵照执行
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流入楼市已经成为监管严打的重点,在高压之下,提前收回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案例已经出现。
3月9日,有部分北京地区银行业人士透露称,目前北京辖内的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遵照《个人贷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对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进行回收,要求客户提前进行返还。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房住不炒和“三稳”。未来,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区的信贷监管强度都会进一步加大。
06
银行倒查经营贷入楼市,这三种情况会被追回贷款!
“去年初贷款投资了套浦东的房子,结果被银行收回贷款,无奈卖了两套名下房产来还钱。”一位上海楼市投资客说。
此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今年1月,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上海地区房贷新政,明确要求辖内银行倒查半年相关业务,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并首次公开提出拦截机制。当时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有力斩断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渠道,可能会使一些房产终止交易。
据了解,目前被银行要求因挪用经营贷提前还款的分三种情况:
情况一:银行或监管部门拿到相关证据。
情况二:前期由于获得了“睁只眼闭只眼”的客户经理的支持,去套取经营贷的,由于自己资金链出现问题还不上贷款,而动了“歪心思”,寄希望于借银行管理疏失而要求银行免除部分利息,或者延后还款的。银行可能要求其提前还掉全款。
情况三:监管抽查的过程中发现资金链路存在问题,要求银行倒查并追回贷款。
文章来源:腾讯房产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